:::

最新消息

:::

《徵稿》《中外文學》--《巴禮巴的政治哲學》專輯

校外活動
張貼人: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:2023-03-24
 
《中外文學》徵稿啟事
《巴禮巴的政治哲學》專輯
專輯主編:洪世謙
預計出刊:2024 年6 月
巴禮巴(Étienne Balibar)為巴黎第十大學榮譽退休教授,法國重要馬克思主義學者。巴禮巴近年來的哲學工作著重在對疆界、主權、人權、公民身份、種族主義和暴力等問題的重新思考。關於疆界,巴禮巴並不同意「無疆界」,而是強調疆界的多重決定、異質性,因此提出「疆界民主化」。其重點在於思考不同的疆界構成方式,使其具有開放性,並透過行動進行司法和政治變革,使構成疆界的不民主條件民主化。這使得疆界作為在人民與主權者間一條不穩定的線,是人民對疆界控制者的集體反思與集體行動,而不是屈從於他們無法或無權控制的跨國強權。唯有如此,才能去除疆界的神聖性,使疆界跳脫由資本、科技、警察和軍隊所構成的暴力,實踐疆界民主化。此外,巴禮巴的作品也提供我們如何辯證地思考暴力與政治的關係,暴力無可避免地與政治聯繫在一起,二者之間存在著內在張力,使我們超越在拒絕或接受暴力間的簡單二分。他提出政治作為對暴力的回應(réponse à la violence)或反暴力(anti-violence),這說明了政治絕非暴力,然而政治也脫離不了與暴力的關係。他將這種環繞並回應於各種暴力形式的政治稱為「公民∕文明性政治」(politique de la civilité)。暴力作為構成制度運作的條件,公民性政治便是從這些構成條件中使制度文明化或民主化,這是一段從「成為公民的主體」到「成為主體的公民」的過程,於是如同史賓諾莎(Baruch Spinoza)和傅科(Michel Foucault)的論點,巴禮巴也認為,哪裡有制度性的暴力,哪裡就會有反暴力的政治。對暴力、制度、公民∕文明性政治的思考,構成了巴禮巴的政治人類學。

本專輯從上述討論出發,試圖從各種不同的議題以及思想資源討論巴禮巴的哲學。包括他對主權、疆界、公民身份、暴力、普遍性等議題的反思,進而提出疆界民主化、跨個體、公民∕文明性、平等自由、翻譯等概念;亦可從史賓諾莎、黑格爾(G. W. F. Hegel)、康德(Immanuel Kant)、馬克思(Karl Marx)、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、阿圖塞(Louis Althusser)、德希達(Jacques Derrida)、霍布斯(Thomas Hobbes)、洛克(John Locke)、史密特(Carl Schmitt)、鄂蘭(Hannah Arendt)等人爬梳巴禮巴的思想資源及其發展,或者他與當代例如巴迪悟(Alain Badiou)、阿岡本(Giorgio Agamben)、奈格里(Antonio Negri)、巴特勒(Judith Butler)、慕芙(Chantal Mouffe)、拉克勞(Ernesto Laclau)間的對話。也歡迎以巴禮巴的思想回應當前問題,包括難民、戰爭、數位資本主義、全球疫情等。本專輯希冀邀請各領域研究者加入對話,共同討論與再思巴禮巴的政治哲學。
 
論文截稿期限為2023 年4 月30 日,稿件請逕以電郵寄至《中外文學》信箱:chungwai@ntu.edu.tw。相關投稿規定與體例,請參考《中外文學》網站。 
最後修改時間:2023-03-24 PM 3:40

余光中老師
cron web_use_log